凤舞九天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回复: 0

舞者必备!跳国标前先要了解的背景知识,建议永久收藏 ...

[复制链接]

2

主题

2

帖子

6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6
发表于 2023-3-2 11:1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标舞是一种带有社交性质的舞蹈,因此国标舞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的。这既是舞蹈,也是人与人交流的一种方式



大家热爱国标舞,可能也学了跳了很多年,但还是对于国标舞的发展历程却并不是太清楚。比如:
我们现在在赛场上看到的国标舞,
到底是怎么变成现在这个样子的?
国标舞与社交舞之间又有什么关系?
第一场国标舞比赛是什么时候举行的?
……
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源流和发展历程,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国标舞本身,更能在起舞的过程中多一份探索和研究的乐趣。今天i姐要给各位带来的主题

欧洲自中世纪以来的社交舞
及国标舞的发展历程



前提补充:11-12世纪时,欧洲将各国一些民间舞蹈加以提炼和规范,行成了流行在宫廷中的“宫廷舞”。

15-16世纪,社交舞蹈从欧洲宫廷引入民间

如果我们观察一下14-15世纪人们在宫廷里跳的舞,不难发现那是人们的舞蹈动作很缓慢,服装很沉重。那个时间段人们所追随的是浪漫主义色彩的“骑士爱情” 观念,主要的舞种是【布朗利舞】(Branl)和【帕凡舞】(Pavanna)



15-16世纪,这些舞蹈从欧洲的宫廷引入民间,成为带有社交性质人人可以参与的舞蹈。“布朗利舞”的舞蹈节奏变得更快了,服饰变得轻盈了。此时另一种舞出现了——【得家舞】(Djiga)。得家舞是在布朗利舞的基础上节奏变快了,还会有些弹跳的动作。



16-18世纪,服饰更精致,音乐更轻柔

到了16-18世纪,文艺复兴的出现改变了欧洲所谓黑暗时期的状况(尤指 15 世纪-17世纪天主教的宗教压制)。接下来就是“洛可可”和“巴洛克”风格的舞蹈出现,特点是服饰变得更加优雅精致,音乐也开始用了像“米奴埃舞曲”那样轻柔的舞曲。



很有意思的是,“米奴埃”在文化世界中不单是一个舞种,还是一种音乐形式。很多著名作曲家都基于“米奴埃舞曲”的形式谱写了诸多著名的音乐杰作,比如亨德尔的《Watermusic小步舞曲》。

19世纪末20世纪初,音乐与舞蹈技术呈现革新

我们会发现,科技、经济、社会关系和时装的发展,会影响艺术与音乐的发展,带来音乐和舞蹈的新形态。19世纪末20世纪初,舞蹈行业内的音乐与舞蹈技术呈现了革新,当然现在我们再回国头看那个时代的人跳舞,可能会觉得挺搞笑。

这其中有【两步舞】(Two step),饼步舞】(Cake Walk)还有【马蹄四】(Matchish)。饼步舞在1905-1910年间很流行,编舞会采取非洲舞种的动作,起舞时人们会边拿蛋糕边舞动。



↑【饼步舞】是真的拿着蛋糕在跳舞喔

与【饼步舞】同时出现并流行至1915年的【马蹄四】,在舞会,餐厅,剧院随处可见,连当时著名的芭蕾舞演员都会跳和教这种舞,【马蹄四】源自巴西的Mashish舞。



↑【马蹄四】

后来,【马蹄四】被【查尔斯顿舞】(Charleston)取代了。



20世纪20-30年代间,英国开始制定规范教程
20世纪20-30年代间,英国皇家舞蹈教师协会(ISTD)的教师会员,开始制定国标舞的规范教程,先是摩登舞,后来是拉丁舞。之后,越来越多的欧洲国家使用了ISTD的教程。那个时候他们也开始对舞者的服装要求进行提议,男士要穿燕尾服,女士要穿长裙。



最开始的一个世界业余摩登舞大赛是在德国慕尼黑举办的,有来自14个国家的选手们参加,其中来自英国的John Wells&Rene Sisson夺得了冠军。
20世纪50年代,开始有了拉丁舞比赛

我们现在看拉丁舞的比赛红红火火,其实拉丁舞作为一种比赛项目,是在20世纪50年代才开始的(比摩登舞赛事晚一些)。当时,英国最强的对手,是来自德国的舞者。1959年,Karl&Ursula Breuer赢得了欧洲业余拉丁舞大赛的冠军。



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

虽然交谊舞早在上世纪20年代年便传入了中国,但国标舞是于19世纪80年代正式引入中国,其发展历史不过短短三十几年。“百姓喜欢,为什么不扶持”是舞蹈家贾作光先生当时力排众议,引进、推广国标舞的原因。

1996年,贾作光在英国黑池舞蹈界学术会议上发言:“国标舞是彰显生命的舞蹈,不是单纯的技术炫耀,是生命激情的呈现,是尊重人本、张扬人性的舞蹈艺术。”以此,国标舞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转折性的变化,在学习与模仿国外竞技发展形式的同时,出现了将国标舞进行个性化、舞台化、艺术化的意识与探索。



↑张爱马笛/贾昊悦获得2018黑池21岁组拉丁舞冠军

1999年,在贾作光的倡议和努力下,北京舞蹈学院正式成立国标舞专业,使中国国标舞在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及学科概念上起到了转折性的重大作用,树立了国标舞在中国舞蹈文化中的正统地位,从最初人民心中的“靡靡之音”成为中国的第六大舞种。



↑2019央视春晚上出现了国标舞的身影
2017年,首部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与观众面世,从此,我们不仅可以在赛场感受国标舞的竞技心跳,也能坐在剧院沉浸于国标舞的艺术之美。



↑由中国首创的芭蕾舞国标舞舞剧《海河红帆》

想必各位都被维也纳中国新年舞会、春晚拉丁秀,以及今年春节档期间的各种国标舞表演刷了屏。随着中国的专业舞者不断在国际赛场上取得好成绩,再看看身边正在学习国标舞的业余人群数量,你就知道,国标舞既有专业“高精尖”的一面,也能受到普罗大众的青睐。

所以啊,不光跳舞要认真,我们也应该真正去了解国标舞的发展历史和源流,每一个动作都是有出处的,每一个舞蹈都是有迹可循的,这才是真正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起舞。

本文素材来源:
2019年CBDF维也纳国际论坛
主讲人:波波夫
世界舞蹈理事会荣誉副主席
俄罗斯国家舞蹈协会主席
主讲人:罗斌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
CBDF主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