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开启辅助访问
切换到窄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立即注册
快捷导航
论坛
BBS
拉丁舞
摩登舞
街舞
芭啦芭啦
民族舞
芭蕾舞
搜索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本版
帖子
用户
凤舞九天
»
论坛
›
凤舞九天
›
民族舞
›
【艺术世界】神秘气息|曹香滨笔下的北方少数民族 ...
返回列表
查看:
150
|
回复:
0
【艺术世界】神秘气息|曹香滨笔下的北方少数民族
[复制链接]
今年不下雪
今年不下雪
当前离线
积分
4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新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新手上路, 积分 4, 距离下一级还需 46 积分
积分
4
发消息
发表于 2023-4-10 09:46: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曹香滨创作的中国画主要表现北方少数民族风情和民族历史文化,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作为一位北方女性画家,她独得了白山黑水、荒原森林等大自然的孕育,培养了她热爱自然、体悟苍凉、感受生命的意志和天性,在北方独特的文化氛围熏染下,她不仅睿智地感觉到强悍的生命律动和原始力量,还特别倾向于“万物有灵”的艺术题材的寻找与形象的创造。
<hr/>曹香滨:1960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82年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黑龙江省画院副院长、省画院艺术委员会主任,一级美术师、专业技术二级岗位 。政协黑龙江省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黑龙江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委员,黑龙江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画学会理事,黑龙江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黑龙江省优秀中青年专家,黑龙江省六个一批文艺专家人才,黑龙江省第四届十佳文艺工作者。荣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黑龙江省政府特殊津贴。中国文联授予“97中国画坛百杰”“99中国百杰画家”称号。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荣誉称号。
在祖国北方的大小兴安岭上,居住着以渔猎为生的鄂伦春人、鄂温克人,他们是由外贝加尔湖迁徙到黑龙江上游的。连绵的山麓、密布的河流、寒冷的气候构成了他们的自然生态环境,形成了他们特有的生活方式和习俗,同时也塑造了他们剽悍、粗犷和豪爽的民族性格。
当我来到大山的密林深处,有一片远近错落的“撮罗子”,又称“仙人柱”,是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的传统民居村落。一位高龄的老奶奶热情地接待我,老人用树根一样的手捧来热乎乎的鹿奶茶、鹿肉干和她们烤制的点心,并说着我难以听懂的语言,那份热情让我感到亲切和温暖,同时又使我感受到这里居民的生活与现代都市人的生活相比有着强烈的反差,有一种朴厚、苍凉和神秘的韵味。
老人曾是鄂伦春族的氏族萨满,是这大山里几代人都崇敬的聪明、善良的人。她曾为族人求医治病、解危救难、赐福平安,率领猎民拜天、祭地、敬山、颂火,引导人们在原始状态下与自然天地交流,使天、地、人、神之间形成一种神秘的和谐与统一。正是这深山里的萨满教曾经作为正义和智慧的力量,支撑着、激励着古老的民族世世代代为生存、繁衍、进化而奋斗。
听说老人当年的萨满舞跳得特别纯熟,她头戴鹿角神帽,身穿萨满服,佩上腰铃,挂上铜镜和许多自然崇拜的图腾物,如日、月、兽、鸟和植物等,手执萨满神鞭,敲击神鼓,激情舞蹈,并咏唱动人的“吉祥神歌”。现在博物馆里展示的萨满神具就是老人当年用过的,是前辈萨满传下来的,现已成为我国北方民族文化史上重要的文物。
这让我想起北欧因纽特人部落首领即萨满,勇敢、朴实、诚恳、待人平等,为部落的生存讨伐仇敌,惩恶扬善,以不怕牺牲、英勇献身的大无畏气概,以神话传说中英雄创世般的精神征服族人,由“生产能手”“征战勇士”升迁为“部落领袖”,是部落族人的精神支柱。我又想起藏族人对活佛、对圣山、对圣水的顶礼膜拜,与当年鄂伦春人、鄂温克人的原始宗教形态——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的境界是多么相似。
这一古老的原始宗教既没有系统的教义和成文的典籍,也没有具体的创始人;既没有庄严华丽的寺庙,也没有像其他民族宗教形成了有序的团体。萨满和普通猎民共同狩猎生产、迁徙游猎,和普通妇女一样养育儿女、操持家务,民俗民风孕育承载着教规、教义,白山黑水是广阔无边的祭礼殿堂。
我看着老人布满皱纹似年轮般的脸,觉得她的神态、动作就像大兴安岭上一块活化石,凝聚着民族历史的血脉,展现着为求得民族生存与大自然抗争的历程。霎时间在我面前的这位鄂伦春族老人,伴随着古老传说和神秘文化一起升华,成为大山里最神圣、美丽的女神。
是啊,假如远古的人类没有神话,那将是多么苍白;假如古老的民族没有原始的宗教崇拜,又怎会有克服困难、战胜艰险的信念和力量呢?是母性的爱和信仰的力量,鼓舞古老的民族壮大成长,赢得北方家园的繁荣。
从大山里归来,我的身心仿佛缭绕着北方民族的神秘气息。他们不屈不挠地创造游猎物质文化,也创造了独具特色的精神文化,显示着民族的伟大生命力。时代的发展虽湮没了原始宗教文化的色彩,但保留下来的部分历史遗迹,仍浸透着那遥远古文化的风韵,透析着原始民俗文化的历史价值和艺术美学价值。我咀嚼着对北方民族宗教文化的感受,加深着对大自然和生命的理解,浓缩与其相融合的美学观念与艺术表现,创作了《萨满之舞》《摇荡夏天》《新娘》《船歌》《祖国北方·我的家园》等作品,表现北方的古朴、博大、神秘、庄严。
随着现代文明信息的传播,随着大小兴安岭经济的开发,北方渔猎民族文化正发生着巨大的变迁。鄂伦春族人从深山里走出来,在砖瓦房或“木刻楞”里定居,少数年长的猎民留恋古老的生活和生产方式仍愿留在山上,但居住的撮罗子也由覆盖兽皮、桦树皮改为防雨雪布了。作为鄂伦春族文化重要标志的手工桦树皮器具,大多被现代生活用品代替,汽车、摩托车比驯鹿和马这些原始交通工具更加方便快捷。
昨日的萨满活动已成为历史文化遗迹。年轻人不愿穿兽皮衣、兽皮裤,吃生肉、喝生血,围着篝火跳“罕拜舞”。电视、电脑带来了挡不住的时代信息,影响着新一代猎民的生存观念。
现代化、工业化的迅速发展,带来了对传统民俗文化的保护、整理和抢救的新问题。民族学研究者认为,北方渔猎文化在我国是独一无二的,在世界上也占有重要的地位。我国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人类文化的瑰宝,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靠一代一代人的勤劳和智慧,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汇入滚滚向前的人类文化历史长河。
作为专业画家,热爱祖国北方家园的山山水水、一草一木,更为北方民族、民俗文化的魅力而震撼。我愿意用饱蘸墨彩的笔编织最美的花冠献给祖国北方美丽的母亲,让古朴的北方民族文化散发出艺术的、文化的、历史的、社会的和时代的芬芳,在祖国大地上放出异彩。
文/曹香滨
1999年10月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Copyright © 2008-2020
凤舞九天
(http://fw9t.net)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风格购买及设计联系:13450110120 15813025137 QQ:21400445 8821775
Powered by
Discuz!
X3.4 技术支持:
克米设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